【經濟日報╱記者李宇欣/綜合報導】 2010.12.23 03:40 am
第一財經日報報導,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有兩大方式,一是公開募資(IPO),另一種是「反向收購」上市,也就是俗稱的「借殼上市」,非上市公司股東通過收購已上市公司的股份,控制公司後,再反向收購原本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,直接將兩家公司合併成一間,透過這種方式只需要五至六個月的時間,就可以成功上市。
華爾街日報指出,美國證管會開始嚴格的進行整頓,尤其是陸企赴美上市的反向收購行為,目前美國證管會執法部和財務部,已展開大範圍調查,試圖「搞清楚,並針對各別企業,進行有關會計違規和審計不公的問題。
赴美上市陸企的財報問題嚴重,由於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條件寬鬆,許多大陸公司使用在美國小規模的審計機構,這些機構又將審計工作外包給大陸本地公司,讓赴美上市陸企的財務報表,被受市場質疑,許多企業剛上市前幾天,受到市場的追捧大幅上漲,但熱潮一退,跌幅讓投資人目瞪口呆,其中又以大陸的民營企業風險最大,例如優酷網上市兩周之內,從大漲160%到大跌兩成,伯納影業和斯凱網路科技公司,一上市就跌掉兩成多。
對於陸企在美國的表現,大陸的監管機構雖努力讓大陸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,但最大的問題出在「執行」,例如大陸財政部強制規定,要求在香港上市的陸企若使用本地審計機構,必須和通過認證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。
【2010/12/23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